岳陽市巴陵學校 李細田
2025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肯定他們在支教實踐中“以知識播種希望,用堅守筑牢邊疆”的擔當。(據央廣網5月4日消息)
青春,是使命的接力。百年前,李大釗先生以“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喚醒一代覺醒青年;百年后,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與五四精神交相輝映,召喚新時代青年以奮斗為筆,共赴時代之約。從帕米爾高原的戍邊課堂到洞庭湖畔的非遺工坊,青春力量激蕩神州。謝依特小學23名志愿者以“分地種菜”教學法,將抵邊鄉村入學率提至96%;岳陽青年教師扎根鄉土,依托小記者活動中心,組織困境兒童體驗打糍粑、編草鞋等非遺技藝,讓龍舟制作技藝在青少年中煥發新生。
青春,是奮斗的坐標。當時代命題叩響青春的戰鼓,青年以專業之能書寫破題答卷:岳陽職院“生態衛士”方建輝帶領團隊踏遍洞庭濕地,用精準監測數據為長江經濟帶筑牢綠色屏障;二十載春秋流轉,孫菊香老師用37次深夜家訪叩開特殊學生的心門,在書頁間點亮求知星火。零下20度的帕米爾高原上,高淑賢老師批改作業的筆尖劃破黎明前的寒夜,368位支教者用知識的火種點燃邊疆希望——他們用腳步丈量山河,以智慧點亮未來,將青春熱血熔鑄成邊疆穩固、鄉村振興的時代豐碑。
青春,是擔當的脊梁。當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要,青春便在奉獻中生長出向上的力量:敦煌青年設計師將壁畫元素融入空間站艙內裝飾,航天團隊突破低空經濟關鍵技術;汨羅江畔的青年教師以“楚辭+”創新數字課程,借AR技術讓《橘頌》從竹簡躍入云端,與千年詩魂展開隔空對話。從珠峰攀登者突破“死亡路線”到抗疫青年逆行出征,新時代青年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科技攻關最前沿、文化傳承主陣地、人民需要第一線,在科技攻關、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領域鍛造擔當,淬煉著堪當大任的精神品格。
青春如歌,時代如畫。以青春之我赴時代之約,不僅是對五四精神的賡續,更是對民族復興的擔當。讓我們以知識為刃、以熱血為墨,在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征程中,銘刻新時代青年的璀璨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