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5月8日訊(通訊員 陳搏)“支持園區建設是大事,我們老黨員不帶頭誰帶頭?”近日,在臨湘市江南鎮洋溪村楊橋片2組征地拆遷現場,老黨員劉大平正帶著黨員先鋒隊和群眾耐心溝通。2022年,楊橋片1組房屋拆遷,他是第一個簽字的示范戶,他既是帶頭簽約的征收戶,又是征收政策宣傳員。這位有著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先鋒”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2018年以來,臨湘市江南鎮洋溪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群眾利益為導向,在服務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征地拆遷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探索出一條“黨建+征拆+民生”的融合發展路徑,累計完成征地任務3000余畝,拆除房屋232棟,形成了房屋拆除高效有序、安置區建設穩步推進、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的良好局面,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
江南鎮洋溪村將政策學習作為征地拆遷的“先手棋”,依托黨小組會議、主題黨日活動等載體,組織黨員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征收補償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提升政策水平:線上分享官方政策解讀鏈接、征地流程動畫視頻,線下指導黨員代表入戶宣講,累計開展屋場會10余場,發放資料500余份。針對村民質疑“政策不透明、補償標準低”等問題,黨員主動在組級公示欄張貼征地批文、補償方案、分戶評估結果,同步在微信群實時公開,讓“紅頭文件”家喻戶曉,徹底打消群眾疑慮。
在房屋征收攻堅期,洋溪村推行“黨員亮身份、帶頭簽協議”行動,15名黨員干部率先簽訂房屋補償協議,并在公示欄公示自家補償明細,用“曬家底”打消群眾對“暗箱操作”的擔憂。老黨員楊云輝主動帶頭配合征拆辦工作人員測量、拆除自家房屋,帶動10戶村民一周內完成簽約;村黨總支委員曾小梅連續3天上門為困難群眾解讀安置政策,促成涉遷戶順利簽約。在黨員示范帶動下,洋溪村刷新了“12天簽訂房屋拆遷協議32份,45天完成征收土地1017畝”的征拆新紀錄,形成了“黨員動起來、群眾跟上來”的良好局面。
在征拆矛盾化解問題上,江南鎮洋溪村建立“黨員聯戶”機制,每名黨員包片聯系10戶村民,第一時間收集“土地權屬爭議”“安置區選址”“補償款分配”等訴求,累計匯總意見建議55條,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12個。針對村民反映“安置區配套不足”問題,村黨總支牽頭召開黨群議事會,邀請村民代表參與安置區規劃設計,將“健身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等納入建設方案,同步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在楊橋公墓山征地中,黨員主動協調施工方優化遷墳方案,為村民爭取合理遷墳補償,實現“征拆不征心、和諧共發展”的美好畫面。
在安置區建設中成立黨員攻堅專班,全程監督工程質量,協調解決用地審批、資金調度等問題。目前,洋溪村已建成標準化安置小區1個,配套建設瀝青路、村衛生室,同時,綠化覆蓋率達35%。針對拆遷戶就業需求,村黨總支積極對接化工園區各企業,幫助120余名村民進入化工園區實現“家門口”的就業,讓村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洋溪村以黨建引領破解征拆難題,實現了“三個轉變”:從“干部跑斷腿”到“黨員領著干”,征拆效率提升20%;從“群眾有抵觸”到“主動參與干”,簽約率達98%;從“單純征土地”到“建設新家園”,安置區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實踐證明,黨建引領是破解征拆困局的“金鑰匙”,黨員隊伍是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橋頭堡”。下一步,洋溪村將繼續深化“黨建+征拆+民生”模式,為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基層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