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虹
“共產黨好,共產黨好,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踏入汨羅市羅江鎮石侖山村,激昂的紅歌在耳邊回蕩,那熟悉的旋律,宛如一把時光鑰匙,將人拉回到曾經充滿煙火氣的供銷社年代。
石侖山村有著厚重的紅色歷史底蘊。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這里的熱血兒女懷揣理想信念,前赴后繼投身革命,毛定山、毛友賢、毛莫堂等13名革命烈士在此誕生。眾多重大歷史事件在此發生,為這片土地烙下深深的紅色印記。
石侖山紅色文化陳列館成為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羅江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周宇在館內,對著一幅幅歷史圖片、一件件文物,生動講述著石侖山的紅色故事。“汨江綠水照青史,碧血丹心鑄英魂”,讓參觀者深受觸動。
石侖山村黨總支書記孫陽輝介紹,村里持續完善陳列館周邊配套,堅持走紅色文旅融合之路。2024年,陳列館接待參觀人數12000余人。村里還挖掘紅色文化周邊產業,針對本地手工業缺口,推出特色紅色文化紀念產品,提升附加值,將村子打造成紅色旅游研學點,帶動民宿、農家樂、農產品等產業發展。如今,石侖山村紅色村試點建設成效顯著,年均接待參觀團體超1萬人次。
石侖山村風貌。黃濤攝
村里的廢棄供銷社舊址,經過修繕后成了集研學、參觀、餐飲、購物于一體的“網紅打卡地”。“我在石侖山村供銷社等你”的標語充滿浪漫情懷,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相鄰的知青小院,外墻印著“難忘的歲月,永遠的情懷”。院內柴火、木漆紅屋、麻紡桌布等元素,讓人沉浸于往昔氛圍。
在發展模式上,石侖山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以“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共同致富”模式創辦“三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迅猛。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萬元。
2024年8月成立共享超市,采用“支部引領,全民參與,共同致富”等模式運營,村民自愿參股,特困供養戶、監測戶也享股東權益。超市內還專門設有書記直播間和農村電商服務站。采訪現場,孫陽輝當場拿起手機,熟練地開啟直播:“大家好,我是石侖山村的書記,這個辣椒都是我們村民種的,我們收了包裝好,切碎、打包,這包辣椒在直播間就賣12.9元。”
入股村民仇梅笑著說:“我去年8月份入股,一個家庭只能入一股,超市從開張到過年營收了30多萬元。春節期間還搞了多場直播,效果都很好。我們買東西既方便又實惠,還能分紅,幸福感滿滿。”
在基層治理方面,“羅江夜話”進屋場,發動“五老一新”參與,凝聚群眾智慧形成村規民約;“樂善之家”吸引376名愛心人士,籌集30余萬元善款關愛弱勢群體,讓村子成為遠近聞名的“零信訪”村。
隨著第四屆湖南旅發大會的臨近,孫陽輝透露,村里將深耕“文旅融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整合紅色文化、農業種植與鄉村旅游資源,探索新型產業發展路徑,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同時,依托村級供銷社平臺注冊“石侖紅”商標,帶動大米、米粉、蔬菜、糍粑、油豆腐等本村土特產品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創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