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源頭思屈子 河泊潭上誦離騷
——湘鄂兩地屈子詩詞吟誦會暨民間祭祀屈原典禮成功舉辦
岳陽日報5月6日訊(屈融)五月初陽映碧波,河泊潭畔蘭芷香。近日,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溯源在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河泊潭文化旅游區徐徐展開。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攜屈原潭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屈原管理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屈原詩聯協會,以楚風為弦、詩魂為韻,誠邀屈氏后裔、湘鄂贛文化名家及四方賓朋,共赴這場詩與禮的千年之約。
旭日初升,鳳凰鄉的威風鑼鼓聲劃破寂靜,健身彩龍騰躍翻飛,以磅礴氣勢為祭祀大典拉開序幕。三閭殿前,參祭者行拂塵、凈手禮,上午9時30分,祭祀儀式正式開始。主祭人燃香奠酒,三鞠躬致敬詩魂。湖北秭歸詩社、屈氏后裔、詩聯代表依次進行三次獻禮。鼓樂交鳴中,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屈茂輝誦讀祭文,字句鏗鏘。全體人員肅立三鞠躬,緬懷屈原愛國情懷與高潔品格,以傳統之禮續寫文化傳承,隨后眾人至懷沙廣場舉行水祭儀式。
江面驟起鼓聲,兩艘雕花龍舟斬浪前行,盡顯奮勇爭先的豪邁氣勢。在隨后的贈樹植樹活動中,大家種下湖北秭歸贈送的樹苗,屈原管理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沈小星回贈營田窯瓷器作為紀念品。現場的合影定格下這個瞬間,讓文化傳承的根系在春泥中深扎。屈原詩詞吟誦專場在雅樂聲中開始,詩詞韻律與厚重歷史融合,讓在場觀眾沉浸在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鳴之中。
下午的“一江千古屬斯人”文化座談會上,屈原管理區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胡志剛致歡迎詞,區管委會副主任代穎慧主持會議,會議聽取前段時期屈子文化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專題匯報,專家學者代表作交流發言,共溯屈子精神根系。
與此同時,民俗活動體驗現場,木桌鋪展粽葉、碼放糯米,男女老少圍坐折葉填米,包粽巧手翻飛,艾香漫過江畔,民俗的溫度讓楚辭不再是典籍中的標本。百米宣紙鋪展如長卷,湘北書法名家揮毫潑墨,“哀民生之多艱”的墨痕與未來星少年筆下的“吾將上下而求索”相應,楚辭筋骨在橫豎撇捺間重生。
當龍舟鼓點漸遠,《離騷》余韻仍在江面徘徊——那個“朝飲木蘭之墜露”的詩魂,正以楚山湘水為硯,以汨羅江水為墨,續寫著中華文明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