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風拂卷,書香滿城。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岳陽日報教育新聞部特別推出“書香四月·悅讀人生”主題報道,從書香校園建設、師生經典共讀、名師導讀佳作等多元角度,記錄全市師生共品文字溫度、聆聽思想回聲的動人故事,遇見更遼闊的世界與更豐盈的自我。
平江職業技術學校 賀振東
翻開《毛澤東詩詞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詰問如驚雷般穿透紙背,展現出這部革命史詩的磅礴氣象。在細讀《沁園春》二首時,“北國風光,千里冰封”的壯闊意境,令人聯想到辛棄疾等愛國詞人“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壯志。當目光駐留于“問蒼茫大地”之句,再對照“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結語,仿佛目睹了從“人猿相揖別”到“上疆場彼此彎弓月”的文明演進,更與曹操“東臨碣石有遺篇”的雄渾氣度遙相呼應。字字皆浸染著歷史滄桑,筆筆都凝聚著時代精神,展現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宏大格局。
為深入探究其藝術成就,我迫不及待地繼續研讀其他篇章。“前頭捉了張輝瓚”的詼諧用韻,展現了領袖的幽默智慧;而《憶秦娥·婁山關》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情,竟是在勝利后的抒懷。這令我想起自己面對困境時的掙扎——那些無眠之夜,惟見路燈將慘白的光暈如鹽粒般灑落窗前,灼痛著彷徨的赤足。然讀到“屈指行程二萬”的壯語,頓覺長征精神正可砥礪青云之志;及至“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哲思,更使一切困惑豁然開朗。其詞鋒似劍,卻在“戰地黃花分外香”處流露溫情,恰是革命家獨有的精神境界。
深入研讀中,我愈發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革命樂觀主義與浪漫情懷:既有“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的恢弘想象,也有“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的深沉情感。其“偏于豪放,不廢婉約”的創作主張,更為我的習作指明方向。
掩卷之際,愿將這份感悟分享同窗。真正的求知者,當如毛澤東同志所言“風物長宜放眼量”,既能汲取前人智慧,更能開創自我境界。當同窗以獨到視角解讀出我未察之妙處時,方真正領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深刻意蘊——歷史永遠期待新的創造者。
(指導老師:陳細平 徐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