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田
清明祭英烈,精神永傳承。3月28日上午,岳陽樓區“我們的節日·清明”文明祭祀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在岳陽市烈士陵園舉行,98人共同向烈士默哀、鞠躬、敬獻花籃等。儀式后參觀紀念園和紀念館,紅領巾講解員分享故事,還舉行基地揭牌,學生描紅,同步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據3月29日《岳陽日報》)
以青春視角重鑄敘事,讓代際傳承煥新教育。98名參與者在岳陽烈士陵園齊唱國歌、默哀獻花,將清明祭掃活動升華為一次深刻的精神對話。孩子們為烈士墓碑描紅,黨員干部整理花籃綬帶,二者交相輝映。紅領巾講解員講述張超烈士事跡,那壯舉經由稚嫩而堅定的聲音重現,英烈精神從碑文文字化作觸動人心的力量,紅色基因融入時代的脈搏。
以青春視角重鑄敘事,讓代際傳承煥新教育。東升小學黃樂萱“長大后報效祖國”的誓言,彰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突破。00后、10后成為紅色故事講述者和烈士精神實踐者,教育從灌輸轉向沉浸式內化體驗。孩子們手握毛筆描紅碑文,既是技藝傳承,又在觸摸歷史中烙印價值觀,更是將歷史溫度烙印在新一代記憶中,讓紅色基因在血脈中蘇醒。
以文明實踐搭建橋梁,讓紀念空間躍升課堂。岳陽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揭牌,烈士陵園升級為精神文化磁場。黨員干部在此淬煉黨性,青少年在此開展思政實踐,“網上祭英烈”拓展受眾至全體市民。描金匾額與“中華英烈網”二維碼共存,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表明精神傳承既需要陵園的莊重,也需要云端的創新傳播。
以科技賦能革新形式,讓守正創新引領新風。“網上祭英烈”活動展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傳統祭祀相比,云端獻花、數字紀念館等新形式以綠色低碳發展拓展參與范圍,保留了慎終追遠的本質。這不是對傳統的消解,而是讓更多現代人,尤其是Z世代掃碼進入英烈紀念館,在指尖劃動間完成與歷史的青春對話,通過指尖觸及精神家園,實現紀念全民化、常態化,讓文明祭祀成為新風尚。
以生命教育啟迪未來,讓精神火種持續傳承。描紅儀式后,孩子們從歷史觸摸中感悟家國命運,黨員干部重溫誓詞明確使命。朝陽下的陵園,滿是歷史厚重,更藏著未來希望,匾額熠熠生輝,照亮民族精神傳承之路。
承傳統薪火,鑄時代新光。從儀式邁向課堂,英烈精神指引方向。清明祭掃,孩子們在實踐基地體悟家國關系,黨員干部思索融入民生服務的方法。精神接力在新時代綻放,烈士陵園盡顯歷史莊重與未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