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陽市第九中學的校園里,總能看到一位忙碌卻始終面帶溫暖笑容的教師,她就是周正。
“教師的神圣職責是點亮生命的燈火,不僅照亮學生也照亮自己”。這句話不僅寫在周正的教案扉頁上,更是她教育生涯的座右銘。從教二十四年來,周正扎根三尺講臺,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點燈人”,用愛心、耐心與智慧,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她的辛勤付出收獲了諸多榮譽: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一等獎、岳陽市人民政府三等功、岳陽樓區人民政府嘉獎、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是她默默耕耘教壇的印記。
以愛為燈,照亮心靈的成長之路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教以來,周老師始終踐行“蹲下來講話,牽著手教育”的理念。面對個性迥異的孩子,她總能尊重他們,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用愛心感化、激勵、教育學生。“要對學生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指責;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激勵,少一份苛求。”周老師經常這樣說,她也是這樣做的。
小魏同學在七年級剛進班的第一個星期,就引起了周老師的注意。這個孩子在跟老師和同學交流的時候總是不敢抬頭,說話也斷斷續續,聲音極小。為幫助他重建自信,周老師不僅經常與他聊天談心,了解他的成長故事,并安排他擔任“水卡管理員”,負責班級飲水機的清潔和保養工作。每隔一段時間,周老師會在班上表揚小魏同學做事主動負責,讓同學們關注到他,給予他掌聲和鼓勵。慢慢地,他敢于面對面地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也結交到一群好朋友。“水卡管理員”這個不起眼的工作,小魏同學一直做到了初中畢業,讓同學們從沒有“缺水”的煩惱。他在這份工作中培養出來的責任心,被他帶入到學習中。他從不抱怨學習的苦與難,總是盡力去完成每個學習任務,遇到難題主動請教老師,絕不放棄自己。在周老師的幫助下,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如愿考上了心儀的高中。畢業后,他回校看望周老師時,已經成長為一名自信的陽光大男孩。
規矩立心,燃起學生的品德之燈
在班級管理中,周老師堅信“班規不是枷鎖,而是成長的腳手架”,開學第一周便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從“早讀時間可以在教室外吃完早餐再進來早讀”到“值日生需讓黑板縫隙一塵不染”,都是她和學生共同的約定。
周老師在班級中設置“夸夸榜”,同學們可以隨時寫下自己看到的好人好事,讓點點溫暖在班級中擴散蔓延,讓更多的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與善良。每天放學總結時間,同學們可以共同討論當天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對照班級公約來說說他們的反思與建議。“自律者自由”已是她和學生的共識。
曾經,班上有一位女生在九年級迷上了手游,瘋玩了整個寒假,家長反復勸說、責罰無效,入學檢測成績嚴重下滑。周老師了解情況后并未直接批評,而是在開學的第一次班會中播放了她三年前當選“最佳班干部”的視頻。當掌聲響起時,這位女生紅著眼眶站起來:“周老師用我的過去提醒我的現在,我要把丟掉的自己找回來。”整整一個學期,她做到了自律自強,再沒有接觸過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并以超過1000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岳陽市第一中學。
周老師這種“柔性的規則力量”讓班級形成獨特氣質:早讀時老師還沒進教室就已經書聲瑯瑯,每次隨堂測驗都是無人監考的誠信考試,運動會上落后者收獲的歡呼與獲勝者一樣熱烈,就連最調皮的“刺頭”也會主動扶起不慎摔倒的學生。有學生這樣寫道:“周老師的班規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是刻進我們骨子里的教養。”
寓教于樂,點亮學生的知識之燈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從教二十多年,周老師切實抓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深鉆教材,認真備課,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她把散碎的知識點、難記的單詞、復雜的課文編成順口溜,讓學生們在歡快的節奏中輕松記憶單詞和句子。她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學習最新的信息技術,運用AI技術把每個單元的語法關鍵句制作成不同旋律的歌曲教給學生,讓他們對英語課充滿期待。
“英語不是試卷上的ABCD,而是打開世界的鑰匙。”她積極倡導用生活浸潤課堂,將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與學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巧妙聯系在一起,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在學習《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時,她把郵局、警察局、公園、學校等地點的單詞做成卡片,分發給不同的學生,把教室變成一個“小社區”。在“社區”里實地練習如何問路、指路,身臨其境的學習讓學生們興趣盎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二十四年來,周正老師在教學理念上堅守初心,在教學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用心用情,無私奉獻。她愿一直做“點燈人”,照亮學生成長的道路,智慧引領學生一路前行!
(通訊員:邱濤)